以奋斗历程诠释坚持的竞技力--体育学院举办胡海旭教授报告会
在黄冈师范学院迎来120周年华诞之际,体育学院于9月14日晚在北区报告厅隆重举行体育学院校友分享报告。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学院优秀毕业生、南京体育学院教授、博士(后)胡海旭重返母校,以《从目标到价值:让坚持成为你最强的竞技力》为题开展励志讲座。作为体育学院献给2025级新生的开学第一课,大一到大三6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,共同聆听这场融合成长感悟、学术智慧与母校情怀的精神盛宴,在百年校庆的历史坐标中,为新生们点亮大学征程的奋斗灯塔。
初秋的黄师校园丹桂飘香,北区报告厅内座无虚席,师生们以热烈掌声迎接这位从黄师走出的优秀校友。本次讲座既是体育学院校友育人工程的关键环节,更是学院落实“三全育人”理念、为新生系好大学第一粒扣子的创新实践。体育学院副院长凌波在主持时指出:“在学校双甲子校庆的特殊年份,我们邀请胡海旭教授这样从黄师沃土成长起来的优秀学者回校,就是希望用身边的榜样力量,让新生们直观感受‘厚德、博学、力行、致远’的校训精神,理解‘坚持’二字在人生长跑中的真正意义。”
胡海旭教授2005年毕业于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,后获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、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,现任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。作为黄师体育学科培养的杰出代表,他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对“自强不息”精神的生动诠释。
“当年揣着向学校打的学费欠条走进黄师时,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以教授的身份回到这里。”胡海旭教授以这句饱含深情的开场白,将听众带回20年前的求学岁月。他坦言,本科阶段的“自立与积累”是人生最重要的奠基期——为筹集学费,他曾在课余时间兼职三份工作;为提升专业能力,他每天清晨五点半出现在田径场,用自制训练计划提升体能;为培养科研思维,他泡在图书馆整理了20余本读书笔记,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。
研究生阶段的“定位与钻研”让他找到了学术方向。胡教授回忆,在武汉体院读研期间,他师从国内运动训练学权威专家,通过参与国家级课题,逐渐形成“以问题为导向”的研究思维。“当时为获取一手数据,我在省队训练场一待就是三个月,每天跟着运动员训练、记录、访谈,最终完成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。”这种“把一件事做到极致”的精神,成为他后来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博士、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关键密码。从“欠条学子”到博士教授:用奋斗书写人生逆袭
在提问环节,新生围绕“如何平衡训练与学习”等问题踊跃提问,胡教授用幽默与真诚的回答赢得全场掌声。
讲座尾声,凌波副院长作总结发言。他指出,胡海旭教授的分享既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,也是一次深刻的价值观教育:“希望同学们记住三个关键词:一是‘起点’,无论基础如何,黄师都将为你们提供成长的沃土;二是‘方法’,用科学思维指导学习与训练;三是‘坚持’,在热爱的领域做到极致。”他要求全体新生以胡教授为榜样,制定大学四年的“成长计划书”,在120周年校庆的历史节点上,以奋斗姿态书写属于新一代黄师体育人的答卷。
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韩阳、副院长杨红亮以及学工辅导员参加了此次讲座。20时30分,报告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。






